欧歌头像

常常听到中学生和一些文学爱好青年朋友说,他们在写作的时候总是找不到头绪,越是想写作,越是没灵感,不知道从哪里动笔,而在阅读别的作家优秀文学作品的时候,虽然心里也知道作品的优美,牵动着自己的心,却往往难说出个所以然来;至于要在自己的写作中效法、借鉴,更感到很困难了,对于写诗和散文的技巧,那种精炼的字句就更不容易掌握了。对于这样的问题,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,也是我在创作道路上的一些心得供题主分享,但愿能给你一些启发。

的确,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或者一篇让人回味无穷的美文,联想和构思是具有它的奇特与瑰丽的。所谓奇特,是指新颖特异,是他人虽然可以联想和构思但又未能联想和构思得到的;所谓瑰丽,是指联想和构思发挥得恰到好处,在诗歌和散文的章节和语句中如同珍宝般栩栩生辉,读来让人赏心悦目。

运用奇特瑰丽的联想和构思的彩线,才有可能编织成一首优美的诗歌,才能描绘出一篇让人心动的美文,在这个意义上,可以说,联系和构思是一首好的诗歌和一篇美丽的散文的生命。我国历来就有“文如其人”的说法,文章的品格(文品)与作者的品格(人品)是统一的,像屈原的绮丽奔放,杜甫的沉郁顿挫的文品,是与屈原、杜甫忧国忧民的强烈爱国主义人品相统一的;司马迁的雄浑雅健、陶渊明的清幽恬淡和李白的飘逸洒脱的文品,也是与司马迁、陶渊明、李白不为权贵折腰的人品分不开的。一般来说,诗歌和散文的风格是作家精神面貌的表现,小说大家谱写出人生百态,人品决定着文品,文品又反作用于人品。

不论平地与山尖,无限风光尽被占。

采得百花成蜜后,不知辛苦为谁甜?

这是唐代诗人罗隐写的一首《咏蜂》诗,本来蜜蜂酿蜜是大自然很寻常的事情,借蜜蜂酿蜜来鞭策人们勤奋不息,也是家喻户晓的习例,正所谓“蚕吐丝,蜂酿蜜;人不学,不如物”,就是借褒奖勤劳的蜜蜂以针砭怠惰的人们的。写一首好的诗歌,必须在意境上下功夫,“有境界自成高格,自有名句”,所谓意境,是指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(即意)与所描绘的生活图景(即境)融合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。

同样的,一篇美丽的散文,一部具有生命力的小说也要具有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,因此,在意境上下功夫,也就是在思想感情与生活画面的融合上下功夫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作家常常使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景物,抒发感情,并使之情景交融,物我一体,这样塑造出来的鲜明的艺术形象,使读者能身临其境,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强烈的感染,继而产生共鸣。

作品的好坏、优劣没有固定的标准,不要形成既有的条条框框,更不要被条条框框禁锢,有感而发才能写出好的作品,所以在写作的时候,必须注重灵感说,我喜欢把自己关在屋子里,或者独自去到野外,封闭了自己的身体,有了自我的空间,思路大开,文性大发,便立即记录在随身带着的笔记本里,诞生了很多即兴的随意诗;我更愿意亲近自然,喜欢置身在自然的山水之中,去观摩大自然的神奇,去体味古人的学说和创造的奥秘,听那来自远方空灵的音符,看一些古典书籍,领悟前人思想,去畅想或有或无的世界,受到很多古代诗人或近代文人大家的熏染,于是,就有了许多诗歌和美文。

虽然在写作的过程中时有荒废,甚至几度弃笔,但至今文思不泯,固然是性格所致,对艺术的一份守望期待,但更有人性善良的感召,社会的责任,作品记录着我的所感所想,所历所见,有真情、友情;有爱情、婚姻;有理想、追求;有希望、愿望;有梦想、幻想,也有无奈和悲伤。我不为写作而作文,不去追求格律命题文章,不为单纯的言文去写作,更不会高唱赞礼去写作,当然,也不能说没有功利思想,因为,我只是一个凡夫,也要生活,也要生活的必须。但我知道作品不是用来沽名钓誉的,我也从来不敢自封文人,不想有太大的压力。

作品就应该是纯粹的,虽然出于现实,但不能和现实混为一谈,应高于生活,又要接地气;有时我也想写格调高昂,呐喊助威,剔除伤感情绪的作品,但我内心却不答应,所以很矛盾,我战胜不了自己,也不想改变自己,只能完善自己。我相信,只有养成高尚的品质,坚守本质的良善,就能写出高尚的文章;只有丰富的知识和渊博思想,才能提高作品的境界,只有真情而不娇纵才能感动世界。我深信真情实感才是作品的灵魂,注重从原生态的文化汲取营养才能写出好文章。

用作品记录一个普通人的心路历程,谱写各阶层人群的喜怒哀乐,展示各行各业人群的酸甜苦辣,去呼唤人性真善美,呼唤社会进步,是我的理想、追求,也是我的责任。


#设置Tag是个好习惯